如何规范操作移动堆高机以确保安全性
规范操作移动堆高机的核心是“全流程管控”—— 从作业前准备、作业中操作到作业后收尾,每一步都严格遵循安全标准,同时规避违规行为,具体可按以下步骤执行:
一、作业前:做好“准备关”,杜绝“带病启动”
资质与状态确认
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特种设备操作证,严禁无证、酒后或疲劳操作;作业前检查自身防护,避免衣物卷入设备部件。
设备全面检查
严格执行班前检查,重点确认:制动系统有效、液压无渗漏、货叉无变形、安全装置完好;空载试运转起升、转向、刹车功能,仪表盘无故障报警方可作业。
环境与路线规划
勘察作业区域:清理通道杂物、确认地面平整无油污、检查货架 / 天花板高度是否适配起升范围;规划单向作业路线,标记拐角、交叉路口等盲区,必要时安排专人指挥。
二、作业中:守好“操作关”,规避风险动作
载荷与货叉操作规范
严格按额定起重量作业,高起升时参考“起重量 - 高度曲线”,严禁超载、偏载;货物需居中对齐货叉,叉深≥货物长度的 2/3,必要时用绑带固定,禁止用货叉顶推、拖拽货物。
货叉起升 / 下降需缓慢平稳:起升前确认货物无松动,起升时先升至离地面 10-15cm 试探稳定性,再继续升高;下降时避免急停,防止货物冲击货叉。
行驶与转向操作规范
行驶速度:空载≤5km/h,重载≤3km/h;转弯、过通道、进出电梯时减速至≤1.5km/h,鸣笛示意;禁止急启动、急刹车、高速转弯,避免货物摆动失衡。
货叉高度:行驶时货叉离地面 30-50cm,禁止货叉高举行驶;穿越低矮区域时,先降低货叉至安全高度,确认净空无干涉后再通过。
盲区与协同作业规范
保持视线清晰:坐姿端正,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,货架密集、拐角等盲区需“一慢二看三通过”,必要时停车观察或专人指挥;禁止在货叉下方站立、行走,禁止人员随货物一起升降。
交叉作业:与行人、其他设备交汇时,主动避让,保持≥1m 安全距离;禁止在堆高机作业区域上方进行高空作业,确需作业需暂停堆高机运行并隔离。
特殊场景操作规范
狭窄空间:用低速模式,小角度多次转向,禁止强行会车;起升高度不超过空间净空 - 0.5m,载荷降低至额定值的 80%。
户外 / 斜坡:避免在暴雨、大风环境作业,地面铺垫钢板分散压力;斜坡作业时 “上坡重载、下坡空载”,禁止横向行驶,坡度≤3° 时需进一步降低速度。
三、作业后:收好“收尾关”,确保设备安全停放
设备停放规范
将货叉降至低位置,门架恢复垂直状态,关闭电源 / 熄火,拉紧手刹;若停在斜坡上,需用三角木楔紧车轮。
停放在指定区域,远离通道、消防栓、电梯口,确保不影响其他作业和应急通道畅通。
设备与环境清理
清理货叉上的杂物、残留货物,检查设备外观有无损伤、液压有无渗漏,若发现问题立即记录并上报。
整理作业区域,移除临时障碍物,确保后续作业环境安全。
四、核心禁忌:严禁以下违规操作
严禁无证操作、跨型号操作或让非操作人员使用设备;
严禁超载、偏载、超高堆垛,严禁用货叉载人或吊运易燃易爆物品;
严禁边行驶边起升货物、急刹车或高速转弯,严禁在货叉升起状态下长时间静置;
严禁设备带病作业,严禁擅自拆除安全装置;
严禁在湿滑、松软地面或超过规定坡度的区域强行作业。
通过以上规范操作移动堆高机,可从源头规避倾翻、碰撞、货物坠落等事故,同时延长设备寿命。建议定期开展操作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,强化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。

| 下一条:智能配煤机的日常维护工作 | 上一条:移动堆高机的核心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|







